北京大学医院的“财富”观

更新时间:2012-12-04 上海九龙医院

  1915年2月15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附属诊察所开诊了,这是早的北大医院,也是国人创办的所西医医院。据记载:诊所天接待病人3位;一个月后,每天病人在70位左右;90年之后的2005年,医院每天接待的病人数约5000人次。

  办医重在“俭”

  旧北京城老百姓大凡还有一口活气是不敢轻易去看客服的,穷人得了病就只能等死。当年,严仁英医师见到的产妇不少是一块门板抬着就进来了,女人或者肚子里的孩子很可能都已是没气了。拉洋车的 师傅们但凡见到布衣赤脚的求医人,他们知道能够收容这些人的地方只有北大医院。

  如今该院的就医环境和条件与昔日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过去接诊的多是贫民,这家医院过惯了紧缩的日子,良好医师们的办公室不过6平方米。我科学奠基人之一王叔咸医师曾经说过,临床客服大的财富有二:一是把病历管起来,二是把图书馆管起来。于是,该院的后来人从来没有把财富的概念放在办公室的大小上,他们把病人资料和信息资料视同为医院富有的基石。

  正是如此,该院有了我国小儿神经学科创始人左启华医师,历时20年的“数百例小儿癫痫临床分析”;有了皮肤病科主任朱学骏医师752例的“大疱病”病人登记记录;有了妇产科主任廖秦平医师组织的典型病历、疑难病历汇总档案。到今天,该院有了肾脏病学客服王海燕医师和她的学生们潜心建立的病人资料库。

  医术着眼“才”

  1946年,美国、德国等在北平的医院相继关门。该院迎来了一批专业医学者:传染病学家吴朝仁,内科学家王叔咸,妇产医学家林巧稚,外科学家王大同、关颂涛,泌尿外科学家谢元甫,儿科学家诸福棠,眼科学家毕华德、刘家琦等。之后,严仁英、吴阶平、邓庆曾、赵锡祉等年轻的大夫也相继来到这里。

  几十年间,该院出现了一批早的临床科室:肾脏病科、泌尿外科、皮肤科、小儿神经学科、心血管科、小儿科、口腔科等。与医疗发展相伴随,临床医学实验室历历在此落成,同时,《肾脏病学、《泌尿外科学等医学教育专著在诸位大家笔下相继问世。1946年之后,该院在近代医学史上的主导地位已经基本确立。

  与建制不同的是思想,这些大家的医学思想、人生态度、人生期许,影响和主导了日后医学的发展。

  半个世纪前,严仁英医师从美国回到北大医院妇产科,这位卓绝女性在风华之年,了断了做客服的念头,平静地选择了无名无利的预防保健。她说:“真正的客服不是等到病人痛苦不堪来求你,而是想办法让他们尽量远离痛苦、疾病和死亡;你服务的面越大越好,受益的人越多越好。”

  1979年之后,该院选派出国深造的人数达70多位,其中95%的人学成归来。郭应禄院士、王海燕医师等都在其中。吴希如医师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授予位“杰出校友”。

  今天,王海燕医师一篇论文题为:“退行性疾病及人类行为疾病的时代”。她要做的是把慢性病医治的“战略前移”,前移到冰山底部的“高危阶段”或者位于第二层的“起病阶段”。这与50多年前严老的“高危因素管理”一致。

  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夏日,吴阶平院士与学生郭应禄院士有一段沉重的谈话,话题落在人才上,因为教育的十年停顿导致的是青黄不接。之后,泌尿外科人才工程和将才工程相继启动。从3万客服的普及教育,到3000骨干客服的专题培训;从对近千名医师生导师的耳提面命,到181名精英人物的国外“将才培训”。十年时间,泌尿外科完成了整体提升,工程下一个创意是“创新科普男性健康工程”。

  2001年8月到2004年3月间,该院妇产科累计实施微痛分娩技术达到2000例。这个数字尽管很小,但是它占到微痛分娩总数5000例的40%,近乎扛起了让产妇远离疼痛的半壁江山。妇科肿瘤客服廖秦平医师说到此颇有感触,微痛分娩更多的不是技术,是情愫。消除疼痛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大事情,漠视,是不对的;更重要的是患者需要。

  科研追求“精”

  90年来,该院所取得的医学科研与临床成就令人瞩目。

  皮肤性病学家胡传揆医师是建国初期“驱徼梅毒”的组织者和技术指导者。

  吴阶平院士的“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概念,使无法计数的肾结核病患者因此摆脱了厄运。

  王叔咸医师有关临床的“肾炎分型学说”一经问世,肾病学科便走出了肾炎定论的误区。

  1968年,北京礼花厂工人王世芬遭遇意外工伤事故,大面积烧伤达98%、重度烧伤面积达38%,并且伴有呼吸道严重灼伤,这样的病例尚没有成功救治的先例。该院保全了这位工人的性命。王世芬至今仍然健在。

  第二代皮肤病学家王光超医师先后建立了皮肤真菌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实验室,并完成了皮肤病专科、专病的分组。

  麻醉学家谢荣医师20世纪40年代末期,对普鲁卡因麻醉技术做出重大改进,使局部麻醉达到全麻的效果。之后,这项技术用于抗美援朝战争中,救治了大批志愿军伤员。

  有名的内科学家张树基医师被誉为“抢救大王”,他面对的往往是生气耗尽的危重病人。病人说他有回天有术,内行说他达到了一种境界。他自己说,抢救病人是客服的天职。

  的小儿神经学科起源于该院。2002年9月,第九届外暨第七届亚太小儿神经联合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小儿神经领域别的系列会议,大会组委会主席就是该院的吴希如医师。

  第三代皮肤病学人朱学骏医师,正在完成皮肤科“由经典皮肤科向现代皮肤科的转化”,2004年,这个具有良好基础的学科全年发表在SCI的文章,影响因子达到40。他们的“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理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肿瘤可以产生抗体”的理论,以论著形式发表在2004年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上。其成果是,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死亡率从70%下降到30%。

  曾经被肾脏病学界判定为不治之症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死亡率高达80%。1995年我国对这个病已经基本征服,这项研究同样是从该院起步的。该院现任院长、肾脏病学家章友康医师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在该院,原发性小血管炎往往只需一个晚上,病人肺部大团的阴影便可以消失。

  2003年的SARS让北京人一时间措手不及。北京惟有该院保留了传染科。非常时期,该院甩出“三驾马车”——传染科、感染科、呼吸科,以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为京城百姓保驾护航。